以主题教育为指引,推动昌都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月04日 04时51分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昌都市林草系统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治绿”的建设性指标和保护性指标,坚持做好“党建+林长制”和“林长+N”结合文章,把主题教育与林长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昌都市林草局和市林长办切实将主题教育的成果展现在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上,6月20日,昌都市林长制工作得到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
以主题教育为指引,推动林长制责任体系化。充分发挥各级林长“领头雁”作用,让党员成为推进林长制工作的“主心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带头巡林,带动各级林长切实担负起责任,确保林长制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落在实处。目前全市四级林长共8255名(其中:市级48名,县级427名,乡级1242名,村级6538名),均明确职责及责任区,并制定林长制责任区图、工作清单、任务清单,做到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本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林长累计约巡林11万余人次。
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推动林长制机制制度化。建立完善《昌都市林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等9项配套制度以及《关于建立昌都市“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工作机制的意见》,切实规范林长制议事程序、林长履职责任、信息公开制度、成员单位协作制度、督察制度、通报制度、巡林制度、林长令制度和考评相关细则,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管护和建设机制。同时,落实林长巡林制度,各级林长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大兴调查研究、千名干部进千村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区域林草湿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50余个。
以主题教育为依托,推动林长制管理网格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林草湿资源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四级林长公示牌1326块,实现全市138个乡镇、1175个行政村(社区)林草湿资源责任区域网格化,并在察雅县率先试点,按照责任区域在察雅县烟多镇划分网格66个,切实将责任压实到山头、地块、人头。今年以来,结合网格化治理优势,积极组织检疫员开展苗木检疫工作,各检查站共检查入昌苗木调运车辆300余辆,板材车辆40余辆,劝返无证车辆2辆;紧盯森林草原防火重点部位,在重点林区草场建设完成驻林防护站458处,开展宣传活动4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据统计,市、县两级平均每周下派干部280人次,出动护林员50000余人次,周排查点位1800余个,营造了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
以主题教育为导向,推动林长制任务高效化。以“重实践、建新功”为目标,将主题教育转化为指导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今年以来,高标准完成人工造林6.17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7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8.04%。统筹林草湿资源保护管理与林草高质量发展,各类林草违法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森林督查、土地整治等问题从2021年285起降至2022年25起,下降率91.23%。
以主题教育为动力,推动林长制生态产业化。立足“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林草产业优势,让各族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通过兑现苗圃土地流转金、分红、发放劳务费等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增收840余万元;通过投资建设昌都市森林康养基地,为当地群众及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61个,年带动增收约160余万元;通过种植林下经济贝母、天麻、大黄、山莨菪等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200余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